幼儿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,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,各种习惯、行为方式,都在这一阶段奠定了基础。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,有助于幼儿的培养。
人格健全,心理健康。因此,父母应该怎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?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寻求专业帮助?
调查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。
1.认识孩子心中的「自己」
可让孩子画一张代表自己的图画,然后问孩子你认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?看一看孩子说得好,还是不好。儿童若说出自己的不足远大于自身的优点,则表明他对自己的自我形象比较消极。父母要在平时的沟通交流中,多鼓励孩子,认可孩子,多给予孩子积极的回馈。
2.认识孩子心中的“家”
可让孩子画一幅代表家庭,让小孩带小动物代表家人。例如小孩拿狮子代表爸爸,你可以问,这是什么狮子啊?小孩说:“这是一只凶猛的狮子,它会吃其它动物”,我们可以知道,爸爸在他心中是个可怕的形象,这使他非常害怕。
3.认识孩子内心的“支持系统”
可让孩子玩剪纸游戏“支援队”,是指将几个手拉手剪成的小人物,询问孩子遇到困难时,谁能支持你、安慰你,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,有没有朋友,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。
4.认识儿童的「情绪」
可使用画情绪脸谱的游戏来了解孩子的情绪,让孩子画下今日的情绪脸谱,让家长知道孩子今天学校的情绪状况,有什麽开心、不高兴或生气的事。在儿童画图结束后,和孩子聊聊,帮助孩子表达情感,认识情绪。
5.理解"亲子关系"
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种家庭游戏,在游戏过程中,感觉自己是否对孩子的需要够敏感,有能力支撑并跟随孩子,自己是更多的管教孩子还是多给孩子独立空间,自我设下的挑战是孩子是否能完成或太难会挫败孩子,自己制定的规则是僵化还是灵活。
观察儿童在五个方面的变化。
1.通过观察孩子的生理变化来了解孩子是不是有不想吃饭、吃得过多、进食后吐、失眠早醒等。
2.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来观察孩子的性格是否发生了变化,例如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。
3.观察儿童的行为变化,观察其行为是否与先前有明显差异。
4.观察孩子上课时有没有注意力不能集中、听不进去等情况。
5.当发现孩子没有朋友,或者同学关系有明显变化时,观察孩子的人际关系变化需要父母特别注意。一般说来,孩子情绪问题出现两周以上,父母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