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观以往每年双十一后,新闻里都不乏因为疯狂购物从而导致家庭纠纷的例子。正常的消费无可厚非,但有些人不顾经济条件疯狂买买买,不买不开心,买了又后悔,有的人甚至买回来后就马上束之高阁。“这其实是一种病态,叫作购物成瘾,又称强迫性购物,病理性购物、购买癖、购物狂等。”市口腔医院心理二科主任、高级心理咨询师付锐说。
看到喜欢的就买,根本停不下来
后的小娟在一事业单位工作,和父母同住,家庭条件也不错。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让她有大把时间在网络遨游,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快递员送来的包裹。化妆品、包包、衣服、鞋子,在小娟的衣柜里,很多衣服连标签都没拆,有些只穿过一次就被遗忘在角落里,不同品牌的裙子,在她的衣柜里就有三四十件。小娟说:“我没事就喜欢逛购物网站,喜欢的东西会买很多样。一年花在网络购物的钱都是六七万。”
不久前,小娟在父母的坚持下,来到市口腔医院心理二科求助。“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,根本停不下来。”小娟说。她一有时间就习惯性要上网看看,有时候到了半夜还在浏览,结果导致第二天上班没精神。可是一天不上购物网站买东西,心里就感觉不舒服。付锐在了解了小娟的情况并为其检查后,确诊小娟是得了网购成瘾,随即为其给出了治疗建议,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。
付锐介绍,类似小娟这样的网购成瘾者,多数存在怕吃亏和跟风的心理。不少“剁手族”一听到有便宜货就只管买。另一方面,他们还有一种跟风心理,从众购物。在这种情况下,他们很难判断哪些商品是自己真正需要的。
“剁手族”并非都会成瘾
“瘾”可以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,网购成瘾属于后者。在人们的观念中,实物才能构成上瘾,实际上,行为成瘾也是“成瘾”中的一大类别。物质成瘾的种类很多,包括毒品成瘾,如海洛因、鸦片、大麻、粉等,也包括止咳水、安眠药、食物成瘾等。行为成瘾中,有人们熟知的“赌博成瘾”和社会高度重视、沉迷上网以后明显损害人社会功能的“网络成瘾”。
物质成瘾因为有“物质”的存在,所以它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,家属更容易发现。而行为成瘾对身体的损害更隐蔽,又有逐步发展的过程,短时间内不易显现。但是行为成瘾与物质成瘾一样,同样会影响人的心理、人格和社会功能。
网购成瘾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购物冲动意念和购物行为,这种购物冲动或行为使其陷入窘境,严重地影响了其社会活动和职业功能。喜欢一件东西,就花钱买下来;因为价钱便宜,一次囤了不少货,这些都是人再正常不过的行为。那些喊着“再买了剁手”的“剁手族”,未必一定上升到病态的程度。所以,千万别给自己乱戴“成瘾”或是“强迫症”的帽子。
成瘾严重者,需要专业治疗
对网购成瘾,人们常将其与“人品”挂钩,这是不恰当的。它跟人品、道德无关,因为上瘾者本人也很痛苦,也能意识到自己有问题,只是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。其实“瘾”是一种身心疾病,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,可能和生活压力、个人情绪、交往障碍、不适应环境等有关。如果购物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,行为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,那就需要找专业的心理专家帮助,以免给自己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。
付锐介绍,症状较轻的网购成瘾,想摆脱无休止地买买买,可以先试试“自救方案”。一是采取拖延法,先把看中的东西加入购物车,延长付款的时间。二是做一个消费计划,将不同用途的钱分开,设定一个网购限额,严格控制自己按照这个标准来操作。三是设定一个“空窗期”,比如先控制自己三天内不买东西,然后将期限逐渐延长,到最后完全摆脱停不下来的困境。
对于网购成瘾严重的人来说,靠理性购物的自觉是不够的。当心理压力过大或心情抑郁时,可以多做一些其他有意思的事情,比如运动、读书、听音乐等,或多与亲朋好友聊天沟通来转移注意力。必要时则需要找心理医生进行相应的药物和心理治疗。